河南中医

仲景学术

  • 基于“太少两感”理论论治大偻管窥

    齐继远;王颖航;

    大偻之疾源于“阳气失于调和,寒气趁虚而入”,其核心病机在于肾督之气的衰弱与六淫邪气的侵袭,以肾督虚损为本,风寒湿邪等外邪为标。“太少两感”证即少阴阳虚兼太阳外感之证,其核心病机为少阴阳气不足。二者病机高度相似,且大偻病位在腰背部,与足太阳经在人体的循行路径相吻合,故可将大偻归属于“太少两感”证范畴。张仲景创制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通阳,散寒除痹,能够温散表里两经之寒,开太阳之气机,扶少阴之阳气,促使侵入少阴的寒邪向外排出,治疗“太少两感”证之法,亦可用于大偻的治疗中。

    2025年09期 v.45;No.405 1297-1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太阳与阳明合病下利”病机争议考辨与葛根汤证治探析

    万圆圆;陈亦琳;缪春润;贾建婷;刘耀婷;董善增;

    《伤寒论》第32条记载“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历代注家对病机阐释存在“表里同寒”与“太阳表实兼阳明郁热”之争。从六经辨证体系来看,太阳与阳明合病应同时呈现太阳表证与阳明里证的特征性表现,应当是太阳表实证、太阳表虚证与阳明经证、阳明腑证之间的排列组合。“太阳与阳明合病”在《伤寒论》中出现了三次,分别为: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第33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第36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太阳与阳明合病的主症当是“无汗恶风”,也就是太阳伤寒的症状。项背强几几、下利、呕、喘而胸满是太阳与阳明合病的或然证。通过系统梳理宋本《伤寒论》相关条文,运用训诂学方法考证“必”字古义,结合清代医家“逆流挽舟”理论,提出“太阳阳明经气同为寒邪所郁、津液输布失常”的核心病机。葛根汤具有“解表祛邪-升津止利-调和胃肠”的多靶点作用机制,不仅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而见腹泻者,亦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表实证而见发热恶寒、身痛无汗、头项拘紧者,以及太阳经气不舒而见项背、腰腿强痛者。

    2025年09期 v.45;No.405 1302-1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专题研究:中医药治疗便秘

  • 冶尕西运用“醒神调腑”针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

    关淑婷;张云鹏;季德江;冶尕西;

    冶尕西教授认为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 FC)是一种心身疾病,其发生与精神情志因素密切相关,病机为“肠腑失调,神机失用”,可从中医“形神”角度论治,以“醒神调腑,腹脑兼治,心身同调”为治疗大法,结合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小醒脑”及金针王乐亭教授“老十针”的学术思想,创新性提出“醒神调腑”针法治疗FC,旨在醒脑调神、调畅气机、行气通腑。“醒神调腑”针法处方:上星、印堂、百会、内关、老十针(天枢、气海、中脘、足三里)。余诸穴宜随证加减,如热秘配合谷、支沟;气秘配太冲、期门;冷秘配关元、肾俞;虚秘配关元、脾俞。此外,冶教授还注重预防与调护,做到防治结合,临证治疗时嘱患者调摄情志,强身健体,均衡膳食以增强疗效。

    2025年09期 v.45;No.405 1307-1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李聚林运用理焦通秘汤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经验

    张文彤;张鑫;张嫄越;李聚林;

    李聚林教授认为,慢性传输型便秘病位主要是大肠,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生理功能失调相关。三焦不和,脏腑失调为慢性传输型便秘发生的关键所在,三焦失和为慢性传输型便秘核心病机之一。李教授治疗本病重视梳理三焦,辨证论治:上焦不宣,宜宣通上焦,调畅气机;中焦不和,宜斡旋中焦,调和脾胃;下焦不润,宜温润下焦,滋肾润肠;秘结日久,结肠黑变,宜清毒化瘀,逆转黑变。李教授治疗时注重辨疾病之根本,从根本出发,不一味泻下,避免苦寒泻剂的使用,防止泻剂依赖加重便秘程度,提出通理三焦以治秘的治疗原则,自拟理焦通秘汤通理三焦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还配合饮食、运动、排便习惯的调整等治疗该病。

    2025年09期 v.45;No.405 1312-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选穴规律

    郝嘉欣;赵英慧;李玟茜;樊晓靖;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选穴规律,为临床运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自建库以来至2025年2月1日收录的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相关文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构建复杂网络模型,筛选核心腧穴及腧穴组合并进行关联和聚类分析。结果:共306篇文献纳入研究,包括中文文献297篇,英文文献9篇,纳入220篇文献,包括腧穴95个,应用频次1 644次。“主穴表”提取到220条有效处方,“配穴表”根据虚实证分别提取虚证66条有效处方,实证涉及热秘22条、冷秘12条、气秘30条有效处方。“主穴表”处方中涉及腧穴77个,应用频次为1 197次。其中排名前6位的腧穴分别为天枢、上巨虚、大肠俞、足三里、支沟、气海。选穴多集中在胃经、膀胱经、任脉、脾经;特定穴中募穴、背俞穴、合穴、下合穴等使用广泛。关联规则结果显示,相关性最高的腧穴组合为天枢-上巨虚,体现了合募配穴的原则。通过聚类分析得出5个有效聚类群:上巨虚-天枢-大肠俞-足三里-支沟;关元-气海;三阴交-中脘;脾俞-肾俞;腹结。结论: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以天枢、上巨虚、大肠俞、支沟、气海使用频次最多,取穴多集中在胃经、膀胱经、任脉、脾经,遵循多脏腑调节的宗旨选穴,特定穴以募穴、背俞穴、合穴、下合穴使用最多,选穴以近部取穴为主,辅以远部取穴,除核心组穴外,还应根据证候辨证取穴以增强治疗效果。

    2025年09期 v.45;No.405 1317-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0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经方研究

  • 四逆汤加味联合复方益肝灵胶囊治疗原发性肝癌

    冯振清;王智慧;

    目的:观察四逆汤加味联合复方益肝灵胶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在护肝、抗病毒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索拉非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四逆汤加味联合复方益肝灵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甲胎蛋白、癌胚抗原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3~+、CD8~+均低于本组治疗前,CD4~+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00%,低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karnofsky量表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逆汤加味联合复方益肝灵胶囊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免疫功能,保护肝功能,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5年09期 v.45;No.405 1323-1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高会彦;侯全云;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开封市中医院治疗的CHF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心功能和中医证候评分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 ET)-1和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 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有效率为77.08%,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加味能改善CHF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2025年09期 v.45;No.405 1328-1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9例

    梁玉华;郭海军;张婉君;王豪杰;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的疗效及对患者内镜病理评分、胃肠道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CAG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内镜病理评分、胃蛋白酶原、表皮生长因子、血管黏附因子、胃肠道激素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1.84%,对照组有效率为75.51%,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镜病理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PG)I、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PGⅡ、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泌素(gastrin, GAS)、GAS-17水平高于对照组,胃动素(motilin, MT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CAG,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胃肠道激素水平,改善内镜指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2025年09期 v.45;No.405 1333-1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理论研究

  • 基于脾主运化与肠道菌群探讨葡萄膜炎病机与辨治

    丁宇奇;朱晓林;

    葡萄膜炎作为常见瞳神疾病,传统诊疗多从肝胆立论,然临证不可拘泥肝胆一隅,随着肠-眼轴理论的提出,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对葡萄膜炎的影响愈发受到关注,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是脾主运化的体现,脾主运化失常,则易发为葡萄膜炎,如脾虚失运,蕴湿化热,熏蒸黄仁;土壅木郁,气郁化火,灼伤黄仁;脾失运化,气血不足,黄仁失养。肠道菌群诱发葡萄膜炎的具体机制涉及到抗原拟态引发的自身免疫、效应性T细胞与免疫抑制调节性T细胞失衡导致肠道外炎症发生、肠道屏障破坏导致的肠道通透性改变以及有益代谢物缺乏导致免疫失衡与肠道通透性改变等。可见脾之健运是肠道菌群平衡的基础,而菌群失调参与葡萄膜炎的发生可能是脾失健运的微观表现,治疗可健脾益气,利湿清热,调节菌群结构;运脾除湿,疏肝泻火,恢复菌群平衡;补脾益气,养血荣络,改善菌群微环境。通过调控脾主运化功能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从而实现对葡萄膜炎的多靶点干预。

    2025年09期 v.45;No.405 1339-1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从“心主神明”论双心疾病的中医病机与治疗

    李炎洪;刘婕宇;宋婷婷;王东海;

    双心疾病病机多为心神失养,气血逆乱,病位在心,以调心宁神、气血同治为治疗原则,可分为标实证和本虚证,标实证有肝郁气滞证、痰火扰心证;本虚证有心气不足证、心阴亏虚证,其病机演变从情志失调、气机郁滞开始,逐渐发展为痰瘀互结、气血亏虚,最终导致阴阳两虚,治疗应调神、调气、调形,方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解少阳、畅达三焦、气血共调,天王补心丹滋养心阴,补充心脏阴血之不足,使心有所养。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双心疾病均有一定不足,可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调心宁神,气血同治,以实现心血管保护与心理调节的双重目标,达到形神同治目的。

    2025年09期 v.45;No.405 1346-1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营卫承制调平”理论辨治肺动脉高压

    张喜阳;朱毅;李梦茹;杨菲菲;王华玲;罗茂材;杨秀丽;彭伟;张传涛;

    吴以岭院士融合中医哲学“气阴阳五行”精髓,将气血相关的脉络学说与血管病变相结合,提出脉络学说的核心理论——“营卫承制调平”,为脉络疾病的认知与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导。基于“营卫承制调平”理论,肺动脉高压核心病机为营卫不和,痰瘀内蕴,“营卫失承”是肺动脉高压发病的起始驱动力,“制约不及”是肺动脉高压的进展核心因素,制约不及、调平不至,致使痰瘀互结,进而导致肺动脉压力增高。其治疗当以斡旋营卫为基,蠲痰畅气并行,通脉化瘀并重,方用营卫通络方调和营卫,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肺血管重塑。咯痰多,胸闷偏重者,加半夏、苍术、薏苡仁等;气喘偏重者,加旋覆花、桔梗、桑白皮等;痛甚者,加延胡索、没药、乳香等;食欲下降,腹胀者,加香附、陈皮、莱菔子等。

    2025年09期 v.45;No.405 1352-1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经典名方信息考证

  • 藿香正气散的文献分析与考证

    马琼;马丽杰;李卫强;罗彦慧;尹亨通;

    藿香正气散最早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临床应用广泛且疗效显著的方剂,是100首脾胃系病常用经典名方之一。本研究选取唐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医学文献作为参考,运用文献学和计量学的方法,对藿香正气散的处方起源、药物组成、功效主治、药物剂量、药物炮制及服用方法进行了全面且系统的考证与分析。结果显示,历代对于藿香正气散的组成、方义和主治功效等有较统一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其应用范围扩展至内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主要功效为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引起的恶寒发热、恶心呕吐、肠鸣泄泻等。在剂量方面,药物使用建议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剂量范围,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加减,各药物剂量、配比及服用量差异不大。主要服用方法为:将药物研末,每次服用8~10 g,加姜三片、枣一枚煎煮趁热服用。此外,应注意本方解表之力较弱,服用后宜温覆以助解表,且湿热引起的吐泻等不能用本方。

    2025年09期 v.45;No.405 1359-1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名老中医经验

  • 唐耀平运用“次第经靶”治疗窦性心动过缓

    汤鹏飞;王永利;林俊佐;陈嘉祺;王嘉伟;

    窦性心动过缓病因为心、脾、肾三脏阳气失调所引起津液气血的分布逆乱,进而导致心功能的损伤。唐耀平教授认为窦性心动过缓发病的病机有:心阳虚衰,心失所养,治疗上应重视温补心阳,恢复心主血的功能,以缓解相关症状;脾阳不升,运化无常,强调需兼顾温补脾阳,恢复脾胃的升降功能,以确保后天营养物质的正常运化与吸收,从而滋养他脏,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肾阳不足,诸阳无源,在“次第经靶”治疗中,他特别注重通过温补肾阳来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唐教授在仝小林院士提出的“态靶因果”理论基础上,融合郑卢扶阳医学及个人长期临床实践经验,构建了“次第经靶”辨治方法体系,即采用伤寒六经模式辨经调态,根据扶阳传变内容次第治疗,基于归经理论结合现代药理等研究识靶选药。唐教授运用“次第经靶”治疗窦性心动过缓,按照次第三步法,注重对太阳、太阴、少阴的治理,有表证当先开其表,而后疏通中焦脾土,最后温调肾阳,纠正阴阳的失衡,实现标本兼治,次第兼顾,态靶同调,全程顾护,从而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开太阳,唐教授喜用桂枝法,如伴气虚可加黄芪、人参共用补益元气,助心阳之振奋;通中宫,唐教授喜用桂枝建中法来疏通脾胃;温肾阳,唐教授多用四逆汤加减温肾阳。

    2025年09期 v.45;No.405 1367-1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刘寿山治疗骨伤科疾病用药经验探赜

    薛丽娟;李欢欣;黄昊雯;张心慈;苑艺;甘叶娜;韩晟;郭虹雨;程潞瑶;李多多;

    刘寿山治疗骨伤科疾病时,秉持中医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强调内外兼治、标本兼顾,注重手法与药物的结合。对于“外损”,他重视手法治疗并辅以药物;对于“内伤”,更注重药物治疗,特别是内服药物。刘教授用药注重气血方面的辨证治疗,善于运用活血化瘀、接骨续筋、舒筋通络、补肝肾等药物。损伤的初期以“瘀”“痛”为其主要症状,治疗则以“祛瘀止痛”为主。针对四肢损伤瘀血作痛者,桃红四物汤堪称首选;针对胸胁部位因瘀血导致的疼痛,复元活血汤为常用方剂;若患者伴有大便秘结的症状,对于症状较轻者,可选用加减苏子桃仁汤;针对瘀血消退阶段,应当以“活血生新、调营养卫”为主要治疗方针。对于骨折患者,刘教授在乳香止痛散基础上拟成接骨方,用于治疗骨折或骨折延迟愈合。此外,外敷药作为刘氏骨伤科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形式包括末药、膏药以及药膏三大类。外敷药物多选择正骨散、八仙散、消肿化瘀散、化筋散、活化散等;在内服药物方面,刘氏多使用正骨紫金丹、舒筋壮力丸等。

    2025年09期 v.45;No.405 1373-1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基于ANO1/PI3K/AKT通路探讨针刺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

    褚玉茹;王栩;李亚莉;张彬;李冰;阚建英;

    目的:探究调理脾胃针法对脓毒症大鼠胃肠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46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8只)、假手术组(8只)及造模组(30只)。造模组大鼠以盲肠结扎穿刺法(cecum ligation and puncture, CLP)建立脓毒症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阻滞剂组,每组8只。针刺组取穴足三里、丰隆、阴陵泉、地机及中脘进行针刺,每次留针30 min,每日2次,连续3 d。阻滞剂组大鼠按照体质量腹腔注射50 mg·kg~(-1) LY294002后进行针刺治疗。采用全自动动物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数量;ELISA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的水平;大鼠灌胃黑色营养半固体糊检测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HE染色检测小肠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ANO1、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 PI3K)、p-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液白细胞数量以及血清PCT、CRP水平显著升高(P<0.05);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5);ANO1、p-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血液白细胞数量以及血清PCT、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显著升高(P<0.05);ANO1、p-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针刺组比较,阻滞剂组血液白细胞数量以及血清PCT、CRP水平显著升高(P<0.05);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5);ANO1、p-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HE染色显示:针刺可显著改善脓毒症大鼠小肠病理变化。结论:调理脾胃针法可能通过激活ANO1/PI3K/AKT信号通路缓解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

    2025年09期 v.45;No.405 1379-1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3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究苦瓜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药效机制

    李伟智;周政;朱春胜;边猛;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苦瓜改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合并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并采用动物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结合相关数据库检索苦瓜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关靶点和T2DM与高脂血症疾病相关靶点。利用Venny网站取药物活性成分相关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共同靶点即为苦瓜治疗T2DM合并高脂血症的潜在靶点。采用STRING11.0数据库构建共同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拓扑分析筛选核心靶点。借助R4.3.0软件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借助Cytoscape3.8.0软件构建“活性成分-潜在靶点-信号通路”网络。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核心靶点和成分进行分子对接。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分为正常组和建模组,建模组小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50 mg·kg~(-1)链脲佐菌素溶液建立T2DM合并高脂血症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25 g·kg~(-1)·d~(-1))和苦瓜组(0.56 g·kg~(-1)·d~(-1)),持续给药4周。采用生化试剂盒及ELISA试剂盒检测糖脂代谢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HE染色观察胰腺和肝脏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 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磷酸化AKT(phospho-AKT,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本研究共获得13个苦瓜的化学成分和592个成分靶点;筛选到1 392个疾病相关靶点,取活性成分相关靶点与疾病相关靶点的交集,共获得202个共同靶点。PPI网络分析筛选出TNF、AKT1、TP53、ESR1、INS和RELA 6个核心基因。GO富集分析发现生物学过程3 118条,细胞组成98条,分子功能198条。KEGG富集分析得到195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表明,核心靶标与成分间呈现出良好的结合力。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升高(P<0.01);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及p-AKT/AKT与PI3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5)。与模型组相比,苦瓜组小鼠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降低(P<0.01);TG、TC、LDL-C及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GSH、GSH-PX、SOD及p-AKT/AKT与PI3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HE染色显示,苦瓜可显著改善T2DM合并高脂血症小鼠胰岛功能损伤及T2DM状态下肝脏组织脂质堆积。结论:苦瓜可能通过作用于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氧化应激,发挥改善T2DM合并高脂血症的作用。

    2025年09期 v.45;No.405 1385-1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2K]
    [下载次数:11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加味人参养荣汤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气阴两虚型心绞痛50例

    张存峰;薛皓方;杨晓红;

    目的:观察加味人参养荣汤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气阴两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PCI术后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加味人参养荣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中医证候积分、生存质量评分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e, NO)、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血清指标,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 LVDD)及心功能舒张末期容积(stroke volume, SV)。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少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主症、次症及总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西雅图心绞痛(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 SAQ)各项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硝酸甘油用量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6、hs-CRP、ET-1低于本组治疗前,NO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SV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人参养荣汤能够改善PCI术后气阴两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症状,减少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硝酸甘油使用量,改善心功能。

    2025年09期 v.45;No.405 1398-1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中医药治疗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用药规律分析

    丁晶晶;谷雨;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CIPN)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4—2023年中国知网收录有关中药治疗CIPN的文献,采用Excel录入处方信息,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5)及SPSS Statistics 27.0统计用药频次、功效分类、性味归经,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纳入的105个内服中药方剂中,使用频次位于前10位的中药分别是黄芪、当归、甘草、桂枝、白芍、大枣、川芎、生姜、鸡血藤、白术;药物功效以补虚类为主,其次为活血化瘀类和解表类;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脾经、肝经为主。79个外用方剂中,用药频次位于前10位的中药分别是桂枝、红花、川芎、黄芪、当归、鸡血藤、威灵仙、赤芍、艾叶、白芍,药物功效为活血化瘀类为主;其次为补虚类和祛风湿类;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辛为主,归经以肝经、心经为主。对24味内服中药的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可聚类为4类;对21味外用中药的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可聚类为3类。结论:CIPN的治疗应以益气补虚、活血化瘀为基本原则,内服以益气养血为主,气血充盈方可温经通痹;外用以活血祛瘀为主,辅祛风散寒除湿以通络。

    2025年09期 v.45;No.405 1405-1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对卒中相关性肺炎肺部感染评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张波涛;杨芳;韩迎东;

    目的:观察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 SAP)患者肺部感染评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4年9月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SAP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和中西联合组,每组各30例。西医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中西联合组在西医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 CPIS)、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炎症因子[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WBC)、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7、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 HMGB1)]及临床疗效、临床指标、不良反应。结果:中西联合组有效率为93.33%,西医组有效率为73.33%,中西联合组有效率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中西联合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联合组退热、咳痰消失、肺部啰音消失及抗生素使用时间短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PI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中西联合组治疗后CPIS评分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WBC、PCT、IL-17、HMGB1均低于治疗前,且中西联合组治疗后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西联合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高于西医组,NIHSS评分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西医组患者有1例出现头晕,中西联合组患者有2例出现腹胀,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可有效改善SAP患者临床症状,显著降低肺部感染评分和炎症因子水平。

    2025年09期 v.45;No.405 1412-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龟鹿二仙汤加味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所致血小板减少症

    王影利;徐涛;张威;

    目的:观察龟鹿二仙汤加味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恶性肿瘤化疗后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龟鹿二仙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小板计数(platelet, PLT)恢复正常时间及重组人白介素-11用量,记录两组患者头晕、乏力、心悸、白细胞计数降低、房颤、贫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及血虚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6.0%,治疗组有效率为86.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PLT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重组人白介素-11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白细胞计数降低比例及贫血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生存质量评分、血虚症状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龟鹿二仙汤加味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所致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确切,可升高血小板计数及白细胞计数,改善贫血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025年09期 v.45;No.405 1418-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益气养阴汤对肺癌根治术后肺功能及癌因性疲乏恢复情况的影响

    陈基升;丁旭青;王子龙;闫付庆;曹睿;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汤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肺功能及癌因性疲乏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32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联合呼吸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益气养阴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 MVV)、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Piper疲乏量表(Piper fatigue scale, PF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有效率为87.1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五心烦热、胸痛胸闷、神疲乏力、脉虚无力等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VV、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较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F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根治术后运用益气养阴汤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减轻癌因性疲乏程度,提高肺功能。

    2025年09期 v.45;No.405 1423-1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补中益气汤联合微点阵激光治疗老年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

    董新强;孟庆泽;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联合微点阵激光治疗老年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收治的216例老年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各54例。A组进行盆底肌训练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补中益气汤治疗,C组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微点阵激光治疗,D组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补中益气汤联合微点阵激光治疗。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最大尿道闭合压)、1 h漏尿量、平均24 h漏尿频次、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Modular Questionnaire-Urinary Incontinence Short Form, ICI-Q-SF)评分、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Urinary 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 Scale, I-QOL)评分以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最大尿流率、最大尿道闭合压、I-QOL评分均升高(P<0.05),且B组、C组、D组均高于A组(P<0.05),D组均高于B组、C组(P<0.05);4组患者残余尿量、1 h漏尿量、平均24 h漏尿频次、ICI-Q-SF评分均降低(P<0.05),且B组、C组、D组均低于A组(P<0.05),D组均低于B组、C组(P<0.05);D组临床有效率、中医证候有效率均高于A组(P<0.05)。4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联合微点阵激光可有效改善老年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尿动力学功能,减轻尿失禁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2025年09期 v.45;No.405 1429-1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针灸与推拿

  • 调督理筋针刺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

    王子亮;苏宁;贺孝勇;

    目的:观察调督理筋针刺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联合颈痛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调督理筋针刺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椎动脉血流速度、炎症因子水平、康复效果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ervical spondylosis 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CASCS)、麦吉尔疼痛问卷简表(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SF-MPQ)、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颈痛僵硬、痛有定处、肢体麻木、舌质紫暗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血流速度、CASCS评分、SF-MPQ评分及NDI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督理筋针刺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减轻患者中医证候,改善椎动脉血流速度,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康复效果。

    2025年09期 v.45;No.405 1435-1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温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临床观察

    吴志敏;杨昀睿;卢传辉;肖释;龚广峰;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在周口市中医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温针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6.00%,观察组有效率为98.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升高,视觉模拟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可提升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程度,改善临床症状。

    2025年09期 v.45;No.405 1441-1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针灸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疗效观察

    耍彦霞;

    目的:探究针灸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认知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修武县人民医院治疗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采用洼田饮水试验(water swallow test, WST)、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 SSA)、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 VFSS)评估患者吞咽功能;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用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MA)及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评估患者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WST评分、SSA评分低于对照组,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oCA评分、FMA评分、BBS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MoCA评分、FMA评分及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可显著改善患者吞咽、认知、下肢运动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2025年09期 v.45;No.405 1446-1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文献综述

  • 基于GDF15/GFRAL信号通路探讨中医药治疗癌性厌食研究进展

    刘田;宋萌萌;乔元勋;

    生理状态下,机体内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浓度极低,然而在晚期肿瘤患者体内,GDF-15会过表达,GDF15与其特异性受体激活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样受体(glia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receptor alpha-like, GFRAL)结合后可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影响机体的能量代谢和食欲调节,GDF15/GFRAL通路在调控癌性厌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成为癌性厌食治疗的潜在靶点。中医药通过调控这一信号通路,可改善患者食欲,减轻癌性厌食症状,但目前中医药基于GDF15/GFRAL信号通路治疗癌性厌食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尚存在以下不足:(1)中药复方和针灸等中医治疗对于该通路的具体调节位点尚不明确,对于该通路的调节机制仍不清楚;(2)现有研究大多在荷瘤动物模型中展开,缺少在临床癌性厌食患者中的进一步验证;(3)GDF15/GFRAL信号通路与调节食物摄入的神经认知机制仍不清楚。未来仍需要加强基础研究,明确中医药对于调节该通路治疗癌性厌食的机制;开展较高级别的临床试验,验证中医药治疗癌性厌食的疗效;积极探索GDF15/GFRAL信号通路与调节食物摄入神经之间的关系。

    2025年09期 v.45;No.405 1451-1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河南中医》稿约

    <正>《河南中医》(CN 41-1114/R,ISSN 1003-5028)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第一批科技类学术期刊,河南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二类学术期刊,以探讨中医理论、报道临床经验、发表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发展中医事业做贡献为办刊宗旨。读者对象为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的科学研究、教学及临床工作的专家学者。本刊为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设有“仲景学术”“经方研究”“理论研究”“杏林青苗”“时疫论治”“经典名方信息考证”“历代名医及其著作”“名老中医经验”“中原医学流派”“实验研究”“临床研究”“针灸与推拿”“文献综述”等栏目。

    2025年09期 v.45;No.405 1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9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