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

仲景学术

  • 《伤寒杂病论》用蜜规律探讨

    陶楚君;刘旖哲;吴宇翔;龚慕辛;仇峰;

    蜂蜜既是药食同源的中药,又是药辅合一的重要辅料,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涉蜜医方中有蜜、食蜜和白蜜之分,白蜜和食蜜的差异主要在于生熟,白蜜为析出白色结晶的生品蜂蜜,而食蜜则为经过熬炼炮制的“饴状”老蜜。张仲景医方中蜂蜜主要有2种用途:作为制剂辅料和作为炮制辅料,蜂蜜甘甜,有显著矫味功能,因其滋润之性,峻剂丸服,意在缓攻,攻中寓补,以扶正不留瘀,祛瘀不伤正。蜜作为制剂辅料,得益于其缓慢的药性,不仅可以蜜丸的形式缓化、延长疗效,还能运用其易塑的物理性质做成栓剂治疗特殊病症。蜂蜜性味甘平,作为炮制辅料,在发挥减毒、增效作用的同时缓和药性,不仅可以解单味药的毒性,还能解两味相反药毒性。蜂蜜甘缓益元,张仲景多用蜜以增强药物健脾益肺、润燥生津功效。

    2025年11期 v.45;No.407 1621-1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8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 ]

专题研究: 中医药治疗肺癌

  • 针刺联合中药泥督脉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癌因性疲乏临床观察

    迟文成;赵政;耿雪;韩路拓;邹香妮;丁琴艳;李若南;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泥督脉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化疗后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NSCLC化疗后患者9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针刺组、泥灸组、联合组,每组各30例。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泥灸组给予中药泥督脉灸治疗,联合组给予针刺联合中药泥督脉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癌因性疲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后癌因性疲乏评分低于针刺组、泥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泥灸组治疗后癌因性疲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联合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针刺组、泥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泥灸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有效率为100.00%,针刺组有效率为83.33%、泥灸组有效率为93.33%,联合组有效率高于针刺组、泥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针刺组、泥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高于针刺组、泥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泥督脉灸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产生的癌因性疲乏有明显的疗效,改善了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5年11期 v.45;No.407 1626-1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经方治疗中晚期肺癌研究进展

    赵蜀坪;蔡丽君;郑应红;罗树培;周卫来;游泽忠;

    经方在改善中晚期肺癌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肿瘤标志物与炎症因子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治疗并发症、抑制肿瘤生长及减轻西医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等方面均具有独特优势,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临床研究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临床研究未能严格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存在“一方多用”而忽略个体化差异的现象,影响了结论的可靠性。此外,许多研究样本量偏小,研究设计存在局限,可能导致结果偏倚,进而影响疗效的科学评价;(2)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目前研究多集中于临床疗效观察,对经方治疗肺癌的药理机制、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等基础研究尚显不足;(3)远期疗效证据缺乏:现有临床研究多侧重于短期疗效指标,对患者远期生存获益的关注和高质量数据尚显欠缺。未来研究应着力于:(1)加强基础研究,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深入揭示经方治疗肺癌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2)开展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系统评价经方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重点关注其对患者生存周期的延长作用。

    2025年11期 v.45;No.407 1633-1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华蟾素胶囊对肺腺癌患者奈达铂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

    胡巍;袁明霞;

    目的:观察华蟾素胶囊对肺腺癌患者行奈达铂化疗所致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接受奈达铂化疗治疗的肺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奈达铂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华蟾素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分级情况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自噬相关蛋白1(Beclin1)、p62]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与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72.00%,高于对照组的48.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8~+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CD3~+、CD4~+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分级中0级比例高于对照组,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C3、Beclin1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p62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P<0.05),与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呈负相关(P<0.05)。结论:华蟾素胶囊联合奈达铂化疗治疗肺腺癌,可通过调控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提升LC3与Beclin1水平、降低p62水平,进而提高临床疗效,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减轻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

    2025年11期 v.45;No.407 1642-1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经方研究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秦蕾;张燕南;潘志宏;贾林娜;车蕊;范泽玲;

    目的:观察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雌二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甘麦大枣汤口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改良Kupperman评分、激素水平[雌二醇(estradiol,E_2)、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悸失眠、潮热汗出、烦躁易怒、夜尿频多、腰膝酸软等中医证候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8.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_2高于本组治疗前,FSH、LH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改良Kupperman评分、睡眠质量评分、SDS、SA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激素水平,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抑郁及焦虑状态。

    2025年11期 v.45;No.407 1648-1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当归四逆汤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高会彦;侯全云;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开封市中医院治疗的14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针刺组、中药组和针药组,每组各48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针刺组另给予针刺治疗,针药组在针刺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当归四逆汤治疗,中药组给予当归四逆汤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 hou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G)]、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针药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SNCV和MNCV均高于针刺组、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治疗后Hb A1c、FBG、2 h PG水平均低于针刺组、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治疗后TCS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针刺组、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有效率为93.48%,针刺组有效率为75.56%,中药组有效率为77.78%,针药组有效率高于针刺组、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7%,针刺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56%,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56%,针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针刺组、中药组,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当归四逆汤联合针刺治疗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稳定血糖水平,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2025年11期 v.45;No.407 1654-1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下载次数:27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理论研究

  • 从“形神一体观”论治外阴白色病变

    陈洁;张天婵;

    外阴白色病变的发生,从“形”的角度来说,多因风邪虫蚀、湿热下注、肝肾阴虚等导致局部气血失和、肌肤失养。从“神”的角度来说,当心神陷入烦郁之态,气机运行受阻,郁而化热,热邪进一步耗伤阴血,气血生化乏源、运行失常,无法发挥濡养温煦之效,致使外阴部位失于滋养,发为外阴瘙痒之症,形体损伤与情志失调呈现出互为因果的动态关联。本虚标实为“形损”之本,情志失调为“神伤”之根,治应形神兼治,在治疗局部病变的同时,注重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治形主要采用外治法和针刺法,安神主要采用方药内治和情志疗法,形神兼治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躯体症状,还能缓解其精神障碍,从而实现机体气血阴阳协调平衡,促进患者的整体康复。

    2025年11期 v.45;No.407 1660-1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8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龙虎回环”理论辨治中风

    田美玉;龚翠兰;车雄宇;

    中风病机为风、火、痰、瘀、虚相互作用,使气血逆乱,上扰脑窍,致神明失用。“龙虎回环”理论是对肝肺气机升降协调关系的概括,即肝升于左,肺降于右,二者一左一右,一升一降,主导全身气机运动。“龙虎回环”失衡是中风发病的核心环节,其致病途径有二:首先,肝肺气机升降失司可产生风、火、痰、瘀、虚等病理因素,而这些因素又反致气机进一步失调,形成恶性循环;其次,肝肺作为调节枢纽,其阴阳失衡可引发全身阴阳失调,使脏腑失和,终致清窍失养或邪扰脑络。基于“龙虎回环”理论治疗中风以调畅肝肺气机为核心,采用疏风熄风、降火潜阳、顺气化痰、行气活血、补益气血等治法,使气机调和,枢机转利,脑有所养,神机复用。

    2025年11期 v.45;No.407 1666-1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6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井穴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

    李昕驰;朱奕东;李琳桧;林翠茹;

    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寒邪、湿邪、瘀血是重要病理因素,治宜补虚祛邪、平衡阴阳。井穴作为经气之始作用广泛,既可以清热醒神,又可以调整阴阳、沟通表里,临床运用井穴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多配合其他操作方法,增加疗效、缩短疗程。调阴阳乃治病根本,针刺手十二井穴调整阴阳达到阴平阳秘的效果,对于中风后肢体痉挛有重要意义;辨脏腑乃治病基础,调整脑及肺、肝、脾、肾的异常生理功能是治疗该病的基础原则;知补泻乃治病原理,井穴既可以泻实邪,又可以激发阳气。临床应用时当重视辨证、灵活运用,无需拘泥单一操作;治疗选穴、深度、刺激量有待进一步探讨;灸法的疗效与操作时灸感、得气和操作后灸疮关系密切,临床应重视灸量;研究者应该继续深入研究古代经典著作,并结合现代研究进行创新,因人制宜、因时制宜,扩宽中医治疗领域,为人类健康提供保障。

    2025年11期 v.45;No.407 1671-1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3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杏林青苗

  • 王立忠运用治痰、解郁、化瘀法治疗疑难病经验

    赵润杨;雷小婷;杨亚平;

    王立忠教授认为,痰、郁、瘀三种致病因素既可独立致病,又常相互夹杂影响,提出“治痰、解郁、化瘀”三大治疗疑难病的法则。王教授认为,治疗疑难病第一要义为治痰,治痰时应注重血、湿同治,血不利则为水,痰湿为水液代谢异常的病理产物。其常用的治痰方剂有二陈汤、温胆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等,半夏、胆南星、浙贝母等为常用化痰药物。气郁者可加疏肝理气之香附、郁金等:兼肝风内动者加熄风止痉之天麻、全蝎等;兼血瘀则加活血化瘀之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等;气虚痰阻用党参、炒白术、黄芪等。王教授认为,若痰浊兼虚,即便患者确有虚证,也应慎补、缓补,应先调理脾胃,后缓缓图之,还精心研制院内制剂“萸竹定眩丸”治疗顽固性眩晕。王教授认为,还可从“郁”论治疑难病,疏肝解郁的关键在于调畅气机,临床治疗常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小柴胡汤、四逆散等。常用的解郁药物有北柴胡、香附、郁金、玫瑰花疏肝解郁,白芍养血柔肝,川芎行气活血,陈皮、佛手理气化痰,合欢皮、远志安神解郁,枳壳行气消胀,栀子清火除烦等。王教授认为病久必瘀,瘀血证在久治不愈的顽疾中最常见,是许多疑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常因气机不利或气血亏虚逐渐形成,治瘀之方常用王清任《医林改错》所载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等。

    2025年11期 v.45;No.407 1678-1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2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经典名方信息考证

  • 经典名方大黄附子汤历史沿革与关键信息考证

    郭睿涵;陈祎旻;李德杏;李卫强;李嫚;

    目的:系统梳理和分析大黄附子汤的处方源流、药物组成、方义、剂量、煎服方法、药物基原与炮制、功效主治等,并对大黄附子汤的关键信息进行考证。方法:古代文献分析:检索《中华医典》、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书同文古籍数据库、中华典藏、台湾华文电子书库等数据库,以“大黄附子汤”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同时查阅纸质版古医籍进行比对、核实。现代文献分析: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以“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汤”为主题词,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10月31日。结果:经检索,获取大黄附子汤相关数据共110条,排除《金匮要略》原文引用者,纳入有效数据共29条,涉及27部古籍。大黄附子汤出自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由大黄、附子、细辛3味药物组成,具有温阳散寒、开结止痛的功效。历代医家多遵原方加减化裁,谨守阳虚阴盛、阴寒上逆、腑气不通之病机,以治疗寒积里实证为主,拓展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科疾病。现代文献分析共纳入有效文献126篇,常用于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肠梗阻、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疗效显著。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大黄附子汤的文献研究和关键信息梳理,为大黄附子汤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2025年11期 v.45;No.407 1684-1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8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名老中医经验

  • 王秀阁基于“虚气留滞”辨治糖尿病胃轻瘫经验

    万美佳;贾向文;王秀阁;

    王秀阁教授认为,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属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指元气亏虚,即脾胃虚损、肾精不足;“标实”指气滞、痰饮及胃络瘀滞,其病因病机可归结为“虚气留滞”,病位在脾胃,与肝、肾有密切关系。王教授认为,治疗DGP应紧扣病机特点,提出以“补虚通滞”为DGP核心治法,补虚以治本,重视补益脾胃,固本培元,补肾培元,助阳化气,方用解毒通络保肾方;通滞以治标,行气为先,调畅气机,化痰祛瘀,贯穿始终,方用消渴脉痹方加减。王教授还强调在临证时注重行气药的用量及配伍,行气药多温燥,易耗气伤津,因此常将行气药与补气养阴药配伍,如配伍太子参、麦冬等药,避免伤正之弊。

    2025年11期 v.45;No.407 1694-1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1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实验研究

  • 基于ROS介导的NLRP3通路探讨全杜仲胶囊改善高血压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

    赵媛媛;任梦媛;李瑜;翟留群;

    目的:探讨全杜仲胶囊调控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介导的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蛋白3(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信号途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心肌损伤的作用。方法:选取8只WKY雄性大鼠设为空白组,将40只SH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卡托普利,4.5 mg·kg~(-1))组及全杜仲胶囊低剂量组(92.5 mg·kg~(-1))、全杜仲胶囊中剂量组(185 mg·kg~(-1))、全杜仲胶囊高剂量组(370 mg·kg~(-1)),灌胃给药8周,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去离子水。分别于干预前、后测定各组大鼠尾动脉压;给药结束后,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脏每搏量(stroke volume,SV)、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 HE染色观察心肌结构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以及ROS水平; 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Bcl-2、Bax、NLRP3、Caspase-1与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压、心肌细胞凋亡率、ROS水平显著升高,EF、FS、SV、CO显著降低,心肌组织Bax、NLRP3、Caspase-1与IL-1β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全杜仲胶囊可显著降低大鼠血压、心肌细胞凋亡率及ROS水平,显著升高EF、FS、SV、CO水平,显著降低心肌组织中Bax、NLRP3、Caspase-1与IL-1β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Bcl-2蛋白表达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心肌细胞直径变大,横纹模糊不清,细胞核变形增大;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全杜仲胶囊高剂量组大鼠心脏组织病理变化得到显著改善。结论:全杜仲胶囊通过降低心肌细胞中ROS水平,降低细胞凋亡,抑制NLRP3通路活化改善SHR高血压大鼠心肌损伤。

    2025年11期 v.45;No.407 1700-1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1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四逆失笑散加味方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作用机制

    李彦欣;钟函芝;魏绍斌;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四逆失笑散加味方治疗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四逆失笑散加味方的活性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和Pharm Mapper数据库预测化学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通过Dis Ge NET与Gene Cards数据库获取AM相关靶点。取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并绘制Venn图。使用Cytoscape 3.10.0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借助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 Dock Tools 1.5. 7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得到四逆失笑散加味方有效活性成分257个,相关靶点1 255个。AM的相关靶点390个,与四逆失笑散加味方有效活性成分相关靶点的交集95个。PPI网络分析显示,蛋白激酶B1(protein kinase B1,PKB1,又称AKT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TP5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等可能为该方治疗AM的关键靶点。GO功能分析获得生物过程590条、细胞成分59条、分子功能102条,KEGG分析筛选出158条相关信号通路,其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AKT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及TNF信号通路等与AM的治疗密切相关。四逆失笑散加味方的关键活性成分quercetin(槲皮素)、kaempferol(山柰酚)、isorhamnetin(异鼠李素)、beta-sitosterol(β-谷甾醇)、sitosterol(谷甾醇)与核心靶点AKT1、IL-6、EGFR、TP53、TNF对接良好。结论:四逆失笑散加味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及多条信号通路协同作用治疗AM,其疗效可能与抗炎及抑制异位细胞增殖等过程密切相关。

    2025年11期 v.45;No.407 1709-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5K]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临床研究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古代医家治疗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用药规律

    杨露露;邱建利;徐炎;崔欣欣;路帅杰;张敬酥;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古代医家运用中药治疗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组方规律和用药特点。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文献库,收集唐代至清代儿科专著中记载有效治疗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方药,建立数据库,统计药物的用药频次、功效分类、性味归经、不同时期用药差异等,采用Excel 2021及SPSS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利用SPSS Modeler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筛选处方303首,涉及240味中药,常用药物以甘草、陈皮、木香、青皮、白术为主;药性多属温、寒、平;药味为辛、苦、甘,归经多为脾经、胃经、肝经;关联强度较高的组合为三棱→莪术,茯苓→白术,麦芽→六神曲,三棱、莪术→青皮,三棱、莪术→陈皮;药物类别以理气药、补虚药、清热药等为主;聚类分析共得到5类。结论:古代医家治疗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用药以理气、补虚、清热、活血为主,体现健脾理肝,气血同调。

    2025年11期 v.45;No.407 1719-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8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散寒除湿汤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赵倩;史婷;潘颖;

    目的:观察散寒除湿汤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疾病活动度、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3/Th17炎症轴的影响。方法:将228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14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散寒除湿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休息痛评分、病情活动度评分、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yclic peptide containing citrulline,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IL-17、IL-22、IL-23、IL-6]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81.5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主症和次症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晨僵时间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休息痛和病情活动度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SR、抗CCP抗体、RF、CRP、Th17、IL-17、IL-22、IL-23、IL-6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寒除湿汤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RA,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疾病活动程度,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

    2025年11期 v.45;No.407 1726-1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9K]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逐瘀通痹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

    赵嘉慧;姜钧文;

    目的:观察逐瘀通痹汤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逐瘀通痹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内径尺寸(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峰值功率值(peak power,PP)]、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id-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id-cholesterol,L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胸闷、心胸疼痛、心悸、气短、面色晦暗等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PP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LVEDD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DL-C高于本组治疗前,LDL-C、TC、TG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发作持续时间短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瘀通痹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和血脂水平,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

    2025年11期 v.45;No.407 1733-1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9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消癥利水饮治疗早发型中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徐焕霞;田冰;于岚;

    目的:观察消癥利水饮治疗早发型中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4年1月至2025年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助孕长方案促排卵取卵后第3天因中度OHSS全胚冷冻的96例不孕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各48例。西药组给予口服来曲唑、醋酸泼尼松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中药组给予消癥利水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空腹体质量、腹围、盆腔积液量、卵巢最大直径、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mer,D-D)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腹胀、胸闷、尿少等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中药组腹胀积分低于西药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体质量、腹围、盆腔积液量及卵巢直径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中药组盆腔积液量及卵巢直径低于西药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WBC、HCT、FBG、D-D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中药组有效率为100.00%,高于西药组的95.8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消癥利水饮治疗早发型中度OHSS,可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有效缓解患者腹胀程度,减少盆腔积液量,缩小卵巢体积。

    2025年11期 v.45;No.407 1738-1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0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益肺通络汤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恢复期患儿体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王书玲;郭玉清;刘靖雷;张岩;

    目的:探究益肺通络汤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恢复期患儿体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无锡市儿童医院中医科门诊治疗的MPP恢复期患儿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阿奇霉素肌内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肺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局部症状改善时间及治疗前后咳嗽程度评分、咳嗽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阴虚肺热证积分、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最大呼气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并观察其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有效率为87.88%,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咳嗽程度评分、VAS评分、阴虚肺热证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咳嗽程度评分、VAS评分、阴虚肺热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肺啰音、喘息消失时间及胸片复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EF、FVC、FEV1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TNF-α、CRP、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益肺通络汤可降低MPP恢复期患儿体内炎症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促进患儿康复,且安全性较高。

    2025年11期 v.45;No.407 1743-1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0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痰湿中阻型高血压患者肠道菌群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袁琳;罗序宽;胡文慧;熊明慧;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中阻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2(Janus kinase 2,JAK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通路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6例痰湿中阻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压水平、肠道菌群、JAK2/STAT3信号通路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头痛、眩晕、呕吐痰涎、脘腹胀闷、头重等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即时收缩压、即时舒张压、24 h动态收缩压、24 h动态舒张压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厌氧菌数量高于本组治疗前,需氧菌数量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JAK2、p-JAK2、STAT3及p-STAT3蛋白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中阻型高血压,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有关。

    2025年11期 v.45;No.407 1749-1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1K]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针灸与推拿

  • 督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临床研究

    陈清云;吕秋霞;孔艳芳;杨阳;

    目的:观察督灸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寒凝血瘀型LDH术后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妥乐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督灸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疗效、麻木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及感知力评分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PK)、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JOA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感知能力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CPK、IL-6、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76.00%,观察组有效率为98.00%,两组患者疼痛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72.00%,观察组有效率为94.00%,两组患者麻木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灸疗法可有效缓解寒凝血瘀型LDH术后综合征的疼痛程度,促进感觉与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局部微循环,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2025年11期 v.45;No.407 1755-1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7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雷火灸联合麻子仁丸治疗便秘临床观察

    马莉;杨会举;

    目的:观察雷火灸联合麻子仁丸治疗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肛肠病医院接受治疗的146例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给予雷火灸联合麻子仁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胃肠动力学指标[直肠最低敏感度(rectal minimum sensitivity,RMS)、直肠顺应性(rectal compliance,RC)、最大耐受度(maximum tolerance,MT)、结肠传输时间(colonic transit time,CTT)]、生活质量和周排便次数。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效率为97.26%,对照组有效率为86.30%,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RMS、RC、MT、CT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周排便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麻子仁丸治疗便秘,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和胃肠动力学指标,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

    2025年11期 v.45;No.407 1762-1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3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文献综述

  •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相关性瘙痒研究进展

    乔佳;林燕;

    慢性肾脏病相关性瘙痒(chronic kidney disease-associated pruritus,CKD-a P)的中医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责之于脾肾亏虚、气血不足;标实则源于风、湿、瘀、毒等邪气内蕴。治疗上遵循“治病求本”原则,以补益脾肾固其本;辅以“急则治标”,以祛邪止痒解其表,强调标本兼治、扶正解毒。临床上,常以桂枝麻黄各半汤、过敏煎、消风散等经验方加减化裁,并配伍荆芥-防风、白鲜皮-地肤子、苦参-蛇床子、大黄炭-蒲黄炭等常用药对,结合中医外治法,多能取得良好疗效。然而,目前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1)证型诊断客观性不足:现有证型分类(如湿热壅滞、血虚风燥)主要依赖主观症状描述,缺乏代谢组学或影像学等客观量化指标,导致疗效评价可比性较差;(2)机制研究深度有限:多数中药复方的作用靶点尚未明确,且现有动物模型难以完全模拟CKD-a P的复杂病理环境。此外,针灸、灌肠等外治法的操作多凭经验,“调手法而探无据”,亟须建立关于剂量、频次与疗程的循证规范;(3)跨学科整合滞后:中医药与现代血液透析技术、分子影像学的协同应用尚未形成标准化路径;(4)循证医学证据等级偏低: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高质量研究支持。今后的研究应聚焦于以下几方面:(1)深化机制探索:利用类器官与3D皮肤模型模拟CKD-a P的体内微环境,以解析中药复方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2)优化临床方案:开展中西医联合治疗的阶梯式临床试验,旨在探索减毒增效的最佳治疗方案;(3)构建评价体系:制定国际公认的CKD-a P中医药疗效评价标准,建立融合瘙痒强度、肾功能指标与心理评分的关联评级模式,以推动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有效转化。

    2025年11期 v.45;No.407 1767-1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9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从“脾为之卫”理论探讨调节肠道菌群在防治妊娠糖尿病中的作用机制

    林航;杨夫艳;

    妊娠糖尿病是以妊娠期糖耐量异常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病理生理学特征表现为母胎界面代谢重编程失衡,会显著增加母婴远期心脑血管疾病及代谢综合征风险。肠道菌群失调通过胆汁酸代谢紊乱、短链脂肪酸合成障碍等途径,构成妊娠糖尿病发生的“二次打击”效应。中医“脾为之卫”理论指出,脾脏通过“运化精微-统摄气血-固护卫气”维持内环境稳态,与肠道菌群的生理作用存在功能同源性。目前,现有研究多聚焦于中药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节效应,但对菌群-宿主代谢对话的具体分子机制尚未系统阐明。后续研究亟须系统解析“脾为之卫”生物学基础与妊娠糖尿病发病的关联机制,构建基于肠道菌群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候生物学模型,为开发靶向调控菌群的中医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11期 v.45;No.407 1775-1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9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中医学报2026年征订启事

    <正>《中医学报》(ISSN 1674-8999,CN 41-1411/R)是由河南中医药大学与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家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注重学术品味,兼顾科研和临床,是我国中医药界具有较高美誉度、广受读者好评的知名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T2级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入选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美国化学文摘社(CAS)、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IPD)、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

    2025年11期 v.45;No.407 1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河南中医2026年征订启事

    <正>《河南中医》(月刊,ISSN 1003-5028,CN 41-1114/R),创刊于1976年,由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主办,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RCCSE中国准核心学术期刊、中国高校医学系列期刊、河南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二类学术期刊。目前,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 I)、美国化学文摘社(CAS)、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IPD)等国内外数十家权威数据库收录。《河南中医》设有“仲景学术”“经方研究”“理论研究”“杏林青苗”“时疫论治”“经典名方信息考证”“历代名医及其著作”“名老中医经验”“中原医学流派”“实验研究”“临床研究”“针灸与推拿”“文献综述”等栏目,进一步突出仲景特色,传承、创新中医理论,全面报道中医药研究的新方法、新成果、新技术。

    2025年11期 v.45;No.407 1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