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

张仲景学术思想探讨

  • 试析《伤寒论》的体质思想

    王娜娜;张俊美;

    《伤寒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体质的概念和类型,但它蕴涵了丰富的体质思想和理论,有了初步的体质分类。伤寒六经病的发生即是不同的体质类型与病邪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六种病理表现,这种体质思想贯穿于三阴三阳病的整个辨证论治体系当中。《伤寒论》体现了体质与疾病传变的直接关系。

    2007年09期 No.189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96 ] |[引用频次: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金匮》理血剂及其配伍特点

    张甦颖;

    2007年09期 No.189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43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经方实验录

理论探讨

  • 调理中气法论治胃脘痛规律探讨

    杨在纲;杨珂;王亨飞;秦忠;

    胃脘痛病位在胃脘,多缘中气变动,故对其调治当首重中气,以扶偏救逆、通调气机为主,同时兼顾其他脏腑。其法包括:益气温阳调中法、养阴益胃调中法、辛开苦降调中法、运脾导滞调中法、祛痰理气调中法、健脾除湿调中法、温胃散寒调中法、清热和胃调中法、疏肝和胃调中法、清肝泄热调中法、宣达肺气调中法、调和气血以助中气法等。

    2007年09期 No.189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51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中医整体观念与心身医学

    李毅;

    2007年09期 No.189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636 ] |[引用频次: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中西医结合

名老中医经验

实验研究

  • 胃康舒宁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

    刘旺根;王守东;冯黎;

    目的:探讨胃康舒宁对大鼠胃癌前病变(PLGC)的治疗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维酶素组和胃康舒宁组),采用饮用N-甲基-N-亚硝基-N-硝基胍(MNNG)建立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用维酶素和胃康舒宁治疗12周后,观察各组实验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指数、Bcl-2和Bax蛋白表达情况及Bcl-2/Bax比值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用药组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指数和Bax蛋白表达明显提高,而Bcl-2蛋白表达及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胃康舒宁组明显优于维酶素组。结论:胃康舒宁通过调节病变细胞Bcl-2和Bax蛋白的异常表达,改变Bcl-2/Bax比值,使细胞凋亡趋于正常,而对大鼠胃癌前病变具有良好的治疗和逆转作用,其疗效优于维酶素。

    2007年09期 No.189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疏肝、健脾、疏肝健脾方药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探讨

    胡旭光;张思为;相湘;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疏肝健脾方药对肠易激综合症(IBS)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新生鼠母子分离复合避水应激大鼠模型,测定用药前后大鼠腹部收缩反射痛阈值、应激诱导的排便粒数及结肠中五羟色胺与P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柴胡疏肝散、痛泻要方均能明显提高大鼠痛阈值,显著减少应激诱导的排便粒数,降低结肠中五羟色胺与P物质的含量,其中痛泻要方的作用优于柴胡疏肝散。结论:疏肝健脾的代表方痛泻要方对IBS模型大鼠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纯疏肝方药柴胡疏肝散;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结肠中5-HT、SP含量有关。

    2007年09期 No.189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375 ] |[引用频次: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临床报道

医林掌故

临床研究

  • 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陈宏慈;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7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连用14d;B组(36例)仅予常规治疗。结果:A组患者经丹红注射液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示全血高切与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显著;其临床疗效亦明显优于B组。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是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一种有效、安全的药物。

    2007年09期 No.189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醒脑化痰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曹金梅;毕巧莲;赵京伟;

    目的:观察醒脑化痰针法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记忆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的情况。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用醒脑化痰针法治疗,每日1次,留针30min;对照组服用哈伯因片,0.5mg,每日2次,疗程均为60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MMSE-R、ADL-R积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66.7%,对照组有效率为51.7%,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MMSE-R、ADL-R积分情况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醒脑化痰针法治疗VD安全有效,有利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

    2007年09期 No.189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调脂宁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叶耘;王富文;尚云;

    2007年09期 No.189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临证经验

  • 透灸法及其临床应用

    高希言;

    透灸法是指通过艾灸使灸感透达深部组织的施灸方法。灸感表现:当艾灸灸到一定程度时,灸感从施灸的部位向机体深部组织或施灸的远端传导;或在施灸部位出现肌肉的跳动、动;或灸后局部有舒适感、痛感、沉感、痒感、红色斑块,甚至全身汗出等,灸至局部出现均匀的潮红、汗出时,为最佳灸量和效果。观察发现,施灸量与疗效关系密切,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2007年09期 No.189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003 ] |[引用频次: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治疗胸痹的临床体会

    常加伦;

    2007年09期 No.189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79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针灸与推拿

成方切用

方药纵横

中成药应用

医案医话

中医文献

文献综述

中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