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

临床报导

  • “三结合”疗法治疗胆结石

    王孝福;张爱芝;

    <正> 胆结石过去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对于高龄患者以及泥沙结石等失去手术条件的患者则不适用。近来我们采用排石汤配吃油脂餐,并在患者耳穴压菜籽的"三结合"疗法治疗胆石症513例,效果较好,有效率达98%。现报告于下。

    1986年02期 No.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1 ]

思考与探索

  • 略论肝属中焦

    翟福兴;

    <正> 金元以降,三段三焦说日益兴盛。温热诸家尤多以三焦分辨病机的传变。清·吴瑭更明确提出"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之说,时至今日,人们均言下焦赅肝肾.然肝脏本属中焦,非属下焦。从理论上澄清这一学术问题,实属必要。

    1986年02期 No.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8 ]

耳部信息

  • 穴位阳性指数的计算

    庄建西;李学义;任同壁;阎银宗;秦智;田绍文;

    <正> 阳性穴位的电特性一般都发生变化,其阻抗变低,呈良导现象.耳穴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大都以此为基础。XZ—20型信息诊断仪的直流检测部分不仅电流表显示了穴位的良导程度,而且还包含了其它的阳性因素.电流表所显示的数据我们称之为"穴位电流信号",它既不是穴位实际发出的电流值,也不是通过穴位的实际电流值,只是一个专用术语罢了.

    1986年02期 No.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3 ]

验方实验录

  • 桃仁承气汤治疗慢性肠炎

    杜梅英;

    <正> 桃仁承气汤乃《伤寒论》方,用于治疗太阳病热与血结,蓄于膀胱,引起病人如狂,少腹急结;在表解之后,用来攻逐淤血.根据《伤寒论》注家钱潢的解释,认为此血并非只淤膀胱;由于太阳表不解,热在下焦,血受煎迫,故溢入回肠少腹而急结。本人在临床上根据钱潢的认识,用桃仁承气汤治疗慢性肠炎病人,屡获效验.

    1986年02期 No.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1 ]

老中医经验

  • 毒药猛剂善起沉疴

    吴一渊;

    <正> 医者疗疾祛病,陈应诊断准确,辨证无误外,还要知药善用.王道之药、中庸之剂,固然能够"补虚赢","轻身益气",而为临证所常用,但毒烈之药、峻猛之剂,亦为"破积聚"、"除寒热邪气"所必需.余在临证中,对于某些邪气猖獗之重证或顽固疴疾,尝用毒药猛剂以取效.这些药物,《本经》多谓其"有毒"而被列为下品. 然而却因其性迅猛药效专著,多具斩将夺关之力,每收直捣黄龙之功.古人早有"药弗瞑眩,厥疾弗瘳"之训.医者倘能用其利避其弊,无异为兵家之快骑利剑,确能克敌制胜,善起沉疴。多年来

    1986年02期 No.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0 ]

学习与辅导

  • 浅谈特定穴在《百症赋》中的应用

    黄喜梅;

    <正> 《百症赋》首见于明代针灸家高武所著的《针灸聚英》一书.它以赋体形式阐述了96种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配穴规律,至今仍可作为针灸工作者的临证指南.该赋不仅文字简炼,辨证明确,取穴精当,而且以特定穴的大量应用为其主要特征.由于特定穴是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历代针灸家对其临床意义十分重视,所以对《百症赋》中特定穴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和归纳,将有利于古典医籍的继承和发扬。

    1986年02期 No.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82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6 ]

  • 温补脾肾法治疗肝病

    李普;

    <正> 近十余年来,笔者在诊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硬化腹水等肝病的过程中,见有脾肾阳虚型的患者,采用温补脾肾之法,疗效满意,现笔之于后,请同道斧正。一、一般资料:本组共88例,男64例,女24例;年龄20~30岁10例,31~50岁60例,51~65岁18例;慢性肝炎40例,肝硬化27例,肝硬化合并腹水21例;脾肾阳虚症状出现1~6个月者43例,7个月~1年者33例,1年以上者12例。

    1986年02期 No.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6 ]
  • 治疗厌食症的良方

    王俊侠;

    <正> 厌食症属祖国医学"食郁"的范畴,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笔者将先父传授之验方"五香姜醋鱼"用于治疗,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药物配制与服法:藿香、砂仁、草果仁、橘皮、五味子各等分,共研细末,过筛后备用.取鲜鲤鱼一条,放油锅内煎、炸数分钟,加入碎生姜5克,并放入五香粉3克,翻动后加入米醋一小杯,放入菜盘内令病人嗅之,使病人口流唾液,然后令病人作菜食服用. 病例介绍:绍某某,女,49岁.厌食3个月,于1982年3月12日来院门诊.

    1986年02期 No.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9 ]
  • 论治崩漏不离肝脾肾

    尚炽昌;

    <正> 古有"调经不离肝脾肾"之说,崩漏亦然. 凡非时血行淋漓不已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若山崩然谓之崩中;崩漏不止,经乱之甚者也。历代医家论崩漏之治,或从冲任,或从五脏,或从乎热实而用寒凉固涩,或从乎虚寒而用温补升提,但究其肯綮总不离乎脏腑,笔者认为崩漏之疾发于冲任,实由五脏,而五脏之中尤以肝脾肾为要,故曰论治崩漏不离肝脾肾。

    1986年02期 No.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6 ]
  • 崩漏证治的我见

    褚玉霞;

    <正> 崩漏是月经期、量严重紊乱的一类月经疾病。经血非时崩下不止或淋漓漏下不尽者称为崩漏,前者又称崩中或经崩,后者又称漏下或经漏.多见于青春期少女及绝经期妇女。病本属肾崩漏发病,原因多端,病变非一脏一经,常常是因果相干,气血同病,多脏受累,但其因不外"虚、淤、热", 病本在肾,病位在冲任,其主要机理为肾虚,肾气不固,固摄无权,肾精失守,冲任不能约制经血所致。

    1986年02期 No.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88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6 ]
  • 眼病治疗规律探讨

    喻干龙;

    <正> 余业眼医二十余载,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眼病的治疗有以下规律:"外急祛风清热先,内急清火理血宜,急后养阴清热妙,缓补肝肾畅气机."今不揣谫陋,介绍于后. 一、外急祛风清热先凡急性外障眼病,多与风热之邪袭扰有关,如胞睑之针眼、睑弦赤烂,两眦之眦漏、流泪,白睛之暴风客热、天行赤眼,黑睛之聚星障、凝脂翳等证,均有红肿痒痛,盖明流泪之风热见症.故历代医家多从风热论治.《审视瑶函》之清脾散、除风清脾饮、羌活胜风汤、驱风散热饮、抑阳酒连散、

    1986年02期 No. 12-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7 ]
  • “针灸单穴”治疗急性扭挫伤概况

    杨至国;

    <正> 急性软组织扭挫伤,常因运动、负重、劳动不慎而致,通常伴有局部组织的病理改变与功能障碍.针灸治疗有良好疗效,尤其用单穴治疗此病更具疗效好,痛苦少的优点.现简要地将国内文献报道的有关体针、手针、穴位注射、耳针、腕踝针运用"单穴"治疗急性扭挫伤的情况分述如下:

    1986年02期 No.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8 ]
  • 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体会

    翟范;

    <正> 近七年来,笔者单纯采用中药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以基本方"自拟升白汤"辨证用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共治疗各种白细胞减少症84例,经过1~3周的治疗,有60例达到正常值(每立方毫米4000以上),12例虽未达到正常值,亦比治疗前升高50%以上;6例因未升高原基数的50%,算作无效.

    1986年02期 No.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7 ]
  • 四君子汤证适宜服药间隔时间初步观察

    王汝琨;

    <正> 药物服用时间及方法是关系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前不少人对服药时间及方法不大重视,为科学地说明服药的适宜间隔时间,我们观察了四君子汤证26例病人,以甲皱微循环无创性检查方法观察服药前后的管袢形态、血流状态及血流速度.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986年02期 No.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5 ]
  • 试论芍药在《伤寒论》中的运用

    吕钟笑;李榆军;

    <正> 《伤寒论》所载113方中用芍药者,有33方之多,现行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伤寒论选读》(湖北中医学院主编),对其功用多着眼于酸敛,以"益阴柔肝,缓急止痛"释之,而对其苦降易动的基本功用,则语焉不详,本文试就此谈点认识,以就正于医林贤达。

    1986年02期 No.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24 ]
  • 顽固性哮喘验方一则

    张领中;

    <正> 处方:地龙50克,僵蚕20克,五味子30克,炒白果20克,灸麻黄30克。用法:将上药共研细面,温开水冲服,每次10克,每日早晚各一次,连服15天为一疗程.服药期间予防感冒。临床实验证明,本方对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慢性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及慢支、支气管哮喘引起的肺气肿等,有较好的疗效.尤以"热"."虚"

    1986年02期 No.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9 ]
  • 浅析《金匮》“当随其所得而攻之”

    王旭东;

    <正> 对于《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第十七条:"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历代注家对"当随其所得而攻之"解释不一,本文拟就此陈述管见. 历代注家的认识大致可归纳为三种:其一是:疾病之治,当据各脏所积所伤合理补泻。如赵以德说:"……治法有下之、泄之、夺之,消之、温之、寒之、和以平之,各量轻重,从宜施治,务去其邪,以要其正。"①吴谦说:"当随其所得之轻重而攻之,不可率意而攻之也"②谭日强说:"如渴而小便不利,由于水与热结,阴气受伤而致者,用猪苓汤育阴利水,就是随其所宜而治之的具

    1986年02期 No.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06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7 ]
  • 《伤寒杂病论》训释两则

    陈革;

    <正> 一、"平脉辨证" 《伤寒论》原序曰:"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历代注家对"平脉辨证"的训释颇多分歧。或认为"平"是辨的通借字,即辨别脉象并辨证;或以"平脉辨证"作为古代的一种医书名称;也有人认为"平脉辨证"是泛指临床经验;还有人训"平"为平时,把"平脉辨证"理解成平素诊脉辨证所积累的临床经验;更有人牵强附会主观臆断"凭"是"平"的假借字,理解成凭借脉象辨证的经验体会。似此之类歧说甚多,亟宜正本清源。

    1986年02期 No.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3 ]
  • 《金匮要略·痰饮》第五条之我见

    赖显荣;

    <正> 《金匮要略·痰饮》篇第五条(条序依成都中医学院主编的《金匮要略选读》)云:"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 历代注家对本条有不同的理解。一种理解是,将全条作为一句。如尤在泾云:"四肢历节痛,为风寒湿在关节。若脉不浮而沉,而又短气而渴,则知是留饮为病,而非外入之邪矣。"也就是说,"四肢历节痛","脉沉","短气而渴",这三个

    1986年02期 No.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8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9 ]
  • 败酱赤小豆汤治疗血栓性静脉炎20例临床体会

    张禄昌;

    <正> 1982—1984年笔者用自拟败酱赤小豆汤与外用仙人掌膏配合治疗静脉炎20例,疗效较满意,现小结于下. 一.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门诊治疗16例,住院治疗4例;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最大者62岁,最小者26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11年;发病部位为额部1例,胸部1例,右下肢3例,左下肢15例;浅静脉炎14例,深静脉炎6例。二、诊断标准: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局部皮肤颜色变紫暗,变黑,有长短不等的硬条索状物,肿胀,抬高患肢减轻,下垂加重.

    1986年02期 No.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5 ]
  • 清阳清窍相关学说述略

    李凡成;

    <正> 清阳清窍相关学说,发源于《内经》,基本形成于金元时代,现正日趋完善.本文拟就学说本身的主要观点略加论述. 清窍者,眼、耳、鼻、口是也.《脾胃论》云:"夫三焦之窍开于喉,出于鼻",故清窍一词,当包括咽喉.清阳者,濡养、护卫清窍与皮肤肌肉,以益其功能者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阳气出上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嗅,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此皆"清阳出上窍","阳气出上窍"之谓也.

    1986年02期 No.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74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3 ]
  • 肿瘤早期耳部信息诊断

    李选员;

    <正> 从信息科学角度来讲,人体是一个最完善最高级的自动控制系统,这个系统各组成部分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正常情况下,由许多调节系统目行调节、自行平衡来维持人体的健康、并具备最高级的信息识别和处理能力。当人体某些调节系统发生故障或变化时,就必然在其相应部位发生异常信息.

    1986年02期 No.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1 ]
  • 肿瘤的信息诊断分析法

    李学义;阎银宗;任同壁;秦智;田绍文;庄建西;

    <正> 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对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还不够清楚,对于恶性肿瘤至今尚无理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我们把中西医理论结合起来,利用信息诊断,开辟了一个肿瘤诊断的新途径,对临床快速普查肿瘤,早期发现肿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986年02期 No.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8 ]
  • 桂枝汤加味治疗偏瘫24例临床观察

    武长安;

    <正> 偏瘫,又称半身不遂.是以肢体的一侧,或下肢,或上肢,或上下肢,不能随意活动,并伴有口眼歪斜为特征的一类疾病,一股多称之为"中风".它由多种因素引起,但总括起来,可分两个方面:一是外风入中,一是体内阴虚阳亢,风气内动而致的内"中风"。两者症状虽同,但病因不一,治疗也有别.笔者在临床中运用桂枝汤加味治疗营卫失和外风入中之偏瘫24例,收到满意效果.

    1986年02期 No.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4 ]
  • 大柴胡汤临床治验

    郑宣伦;

    <正> 一、胆囊炎王某某,女,35岁,于1981年7月25日来诊.患者自述一周前右上腹部疼痛,服舒肝理气之药,疼痛逐渐加重,继而阵发性绞痛,并向背部放射,同时烦躁不安,汗出,恶心呕吐,胸闷不欲食,便秘尿黄,又服各种抗生素保肝药仍无效.观患者化验单,除黄疸指数稍高外,余无异常.查体温37.5℃,急性病容,巩膜黄染,舌苔黄厚而腻,右上腹压痛明显,肝脾未触及,脉弦滑.印象:胆囊炎.中医辨证为实证、热证,属少阳阳明同病.治以清利肝胆泄热通便,方用大柴胡汤加味:柴胡6

    1986年02期 No.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5 ]
  • 随师守诊一得——刘渡舟教授医疗经验数则

    王庆国;

    <正> 刘渡舟教授耽(?)歧黄,老而弥坚,不惟对中医理论造诣甚深,临床治疗亦多得心应手.他推重经方,却不薄时方,(?)守善变不落窠臼,且兼通诸家并蓄其长.笔者随师■诊,亲聆教诲,获益良丰,现将刘老临床经验整理数则,以飨读者。一、生姜泻心汤治寒热错杂之脘痛痞满脘痛痞满之证,有寒、热、虚、实之异,属气属血之分,然寒热■杂,虚实互见者尤多.对此等病例,刘老常以半夏、甘草、生姜三泻心汤分证治

    1986年02期 No.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80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1 ]
  • 《金匮》肺胀浅识

    党友琏;张宇庆;

    <正> 肺胀病名出于《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而喘咳."张仲景在《灵枢》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归纳了肺胀的主证、转归及治疗原则,指出:"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并根据偏表、偏里、偏寒、偏热、偏痰、偏饮之不同,提出了射干麻黄汤等七首行之有效的方剂.从而使中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理、辨证施治等方面的认识趋于完善,形成了中医学肺胀病的概念.

    1986年02期 No.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89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2 ]
  • 儿科复习题参考答案续

    何英;

    <正> 19.答:临床上凡见到疹出不畅、暴出暴收、稀稠不匀、颜色紫暗并见壮热神昏、烦躁谵语、抽搐、气急鼻煽、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呛咳音哑、四肢不温、血压下降等症状者是谓逆证.又分三型:(1)麻毒闭肺:主要表现为高热不退,疹出不透,咳嗽剧烈,气喘鼻煽,甚则呼吸困难,口唇紫绀,舌质红,苔黄,脉数。治以清热解毒,宜肺化痰.方用麻杏石甘汤加黄芩、二花、鱼腥草、赤芍等.出现心阳虚衰者煎服生脉散.(2)麻毒内陷心包:主要表现为高热不退,神昏谵语,频繁呕吐或抽搐,舌质红絳,苔黄干,脉洪数或滑数.治以清热解毒,平肝熄风,与用犀角地黄汤和羚羊勾

    1986年02期 No. 4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5 ]
  • 提高中医学术水平,是振兴河南中医的关鍵——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河南分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郑州召开

    周世印;

    <正>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河南分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于1985年12月1~4日在郑州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190人,特邀代表20人。河南省人民政府胡悌云副省长、徐玉坤副秘书长,河南省卫生厅杨龙鹤厅长,暨张磊副厅长,河南省科协蒋家樟副主席、河南中医学院李振华院长和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河南分会原会长王先发、原副食长郭俊嵩等同志出席了开幕式。胡悌云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医中药是我们的国宝,是发展医学科学的一大优势,要建设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卫生事业,离不开中医."他要求大家"要认清形势,明确方向,扎扎实实地努力工作,活跃学术空气,多出科研成果,对祖国医药学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1986年02期 No.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