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

针灸

  • 脾胃学说在针灸临床上的应用

    刘可;

    <正> 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盛衰,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调理脾胃是中医常用的治法之一。以针灸调理脾胃,适应范围颇广,疗效甚佳。针灸脾胃论治源于《内经》.古人认为脾胃经穴有调治脏腑疾病的作用,针灸足三里能治疗多种疾病。《灵枢·五邪篇》云:"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里。"晋代的针灸专著《甲乙经》列举了脾胃经及其主穴的所主症候,进一步阐述了

    1985年02期 No.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8 ]

老中医经验

  • 戴(钅监)周老中医临床经验选抄

    戴干成;田开学;

    <正> 戴鉴周老先生是固始县已故名老中医,他致力于中医临床约六十余年,熟谙《内》、《难》,秉承长沙,崇东垣之论,尚锡纯之术,遵古而不泥,法时而不迂.常喜温法,但不滥用辛散耗伤阴液之品;最精破血消症,疏方破中有补,理中有消,见功甚殊.戴老临证善用温法,他认为,温法是八法之一.《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寒者热之","劳者温之"。仲师著《金匮》,立方265个,用药155味,常用药

    1985年02期 No.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3 ]

经方实验录

  • 桂枝茯苓丸的临床运用

    谭俊臣;

    <正> 桂枝茯苓丸原系《金匮要略》所载治疗妇人小腹宿有症病、挛急拒按以至经断或漏下而见脉涩的有效方剂。笔者根据本方具有攻症痼、调中气,和荣卫之功效,在临床上运用于治疗因气滞血淤所致急腹症、妇科病等,取得满意疗效。兹录验案六例:一、贫血原因待查谢某,女,27岁。1980年8月2日初诊。患者主诉:经常头晕、心悸、月经不调已五年之久,经多次妇检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使用各类补血剂,血色素仍保持在6~7克之间。患者14岁月经初潮,量一般,至20岁时仍属正

    1985年02期 No.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0 ]

思考与探索

  • 《伤寒论》阳明病篇质疑三则

    戴玉;

    <正> 在《伤寒论》阳明病篇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几条原文按通行的解释很难自圆其说或与临床实际不符,今提出讨论如下,并就正于同道。一、214条"脉滑而疾"说明了什么?《伤寒论》214条(宋本号码,下同):"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

    1985年02期 No.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0 ]

老年医学

  • 松英片治疗老年慢性气管炎160例疗效分析

    梁建荣;

    <正> 我院十多年来在用单味松塔的基础上改进组方采用松英片治疗老年慢性气管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160例疗效初步分析如下:一、病例资料160例年令均在50岁以上,男性89人,女性71人,其中农民51人,工人63人,干部46人。病史最长达15年,短则5年。参照国内防治慢性气管炎资料,我们将本组病例分为虚寒型、痰热型、肺燥型三型,按病情减轻程度判定疗效.二、方剂组成及用法松塔的药效,取自红松树者和取自白松树者有别;产地不同,其药效亦有差异,本方剂所用的红皮松塔

    1985年02期 No.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7 ]

中草药

  • 浅谈巴豆的毒性及炮制

    王秀兰;

    <正> 中药巴豆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tigLium L)的成熟种子.主产于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地.首载子《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巴豆辛热有毒,为峻猛的泻下药,用于治疗顽固性寒凝便秘,有"斩关夺锁、药到病除"的功效.因巴豆峻泻有毒,历代本草及医药文献对巴豆的炮制方法进行了许多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由于传统炮制经验多为师徒相传,地区之间及师承关系方面存在差别,因而各地的炮制方法及质量标准很不一致,加上对巴豆毒性认识不足,以致巴豆中毒事故时有发生。本人拟结合近代有关研究资料,对巴豆的毒性及炮制等问题作如下探讨。

    1985年02期 No.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616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9 ]

学习辅导

  • 中医学基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张荣孝;崔应珉;

    <正> 1、何谓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朴素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思想。阴阳代表统一事物的两方面,用以解释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所存在着的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它可以解释世界的万事万物。中医用其解释人体生理活动及疾病在发展变化中的病机和病理现象.五行学说主要是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及生克制化规律来阐释事物的性质及各事物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组成的,并以其生克制化关系彼此相互联系。祖国医学以五行配属五脏、五官、五体等,来阐

    1985年02期 No.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4 ]

  • 从针灸学理论试探疼痛的病机

    包克新;

    <正> 疼痛是许多疾病中常见的一个症状。其产生既有一定的病理基础,又与人的感觉机能有关。针刺治疗疼痛性疾患收到了引人瞩目的疗效,深入研究中医对疼痛病机的认识,指示疼痛产生的一般原理,对于进一步提高针刺治痛的疗效,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本文从中医针灸学理论的角度探讨疼痛的病机,发现经络气血的病理变化及心神对其病变的反应,与疼痛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

    1985年02期 No.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168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72 ]
  • 管正斋老医师舌针经验

    管遵惠;

    <正> 舌针,是以舌体上的穴位为主的一种针刺治疗方法。管正斋老医师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舌针疗法有所创新。现根据管老医师生前讲授,结合笔者学习体会,整理介绍如下:一、舌针的理论根据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灵枢·脉度篇》云:"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灵枢·经脉篇》云:"唇舌者,肌肉之本也。"故舌与全身脏腑经脉都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从生理上说,脏腑精气必荣于舌;以病理而言,脏腑气血的病变亦反映于舌.基于舌和全身脏腑器官的整体联系,因而可以通过针刺舌上的穴位,治疗全身的有关疾病.《内经》已有舌针的记载.如《灵枢·终

    1985年02期 No.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5 ]
  • 灵龟八法治验两则

    袁博渊;

    <正> 灵龟八法又名奇经纳挂法,始于金元时代,是一种既简便而又收效捷速的传统针法。取穴是将每日的日干、日支和每时的时干、时支所配合的一定数字,综合相加,然后阳日除以9,阴日除以6。将未除尽的余数,再对照八卦与此数相对的穴,即为此日此时应该针刺的穴位,称为开穴。我在临床运用灵龟八法取穴针刺时,对某些急性痛症往往取得针入痛止的效果.举案二则:

    1985年02期 No.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0 ]
  • 耳穴辨癌之探讨

    赵荫生;钱连根;

    <正> 看耳朵诊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近年来更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经过十余年时间的摸索,发现通过耳壳视诊,可诊查几种癌症。据69例耳壳视诊与西医检查方法对照,符合率达80%左右。现将检查诊断方法和结果介绍如下:本文诊断方法采用双盲法和单盲法。所谓双盲法,就是诊断者不知患者生何病,患者也不知得何病。医生诊

    1985年02期 No.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44 ] |[引用频次: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6 ]
  • 梅花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19例疗效观察

    钟梅泉;

    <正> 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称为崩漏.笔者采用梅花针治疗本病19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9例均为门诊治疗.全部病例在未来本院治疗前都曾经西医院妇科检查诊断为本病,并曾服中西药或针灸治疗而收效不明显者.脊柱两侧及体表检查所见:在胸椎9~11两侧,腰、骶部两侧可模到条索、结节和泡状软性物,并有酸痛的阳性反应;髂崤部可触到条索,小腿内侧(三阴交)有明显压痛.

    1985年02期 No.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9 ]
  • 绝骨穴部位考证

    李家康;

    <正> 绝骨穴属足少阳胆经经穴,为八会穴之一,张景岳云:"外踝上骨际曰绝骨."这就是说腓骨在此凹陷部位,若从外踝向上推按,至此似乎中断,故称绝骨.《针灸甲乙经》又称"悬钟",以其象一个悬挂着的钟而得名。近年来,对此穴定位存有分歧意见,如1979年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针灸学》,1974年上海中医学院编的《针灸学》以及1972年江苏新医学院编的《中医学》等书籍,均认为此穴在腓骨后缘.故将此穴部位考证如下:

    1985年02期 No.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3 ]
  • 按压翳风穴治疗呃逆

    范寿升;

    <正> 呃逆又名哕病,现代医学称为膈肌痉挛.按压翳风穴治疗本病,可收立竿见影之效,特介绍如下: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均可。术者面对患者以两手食指微屈,从患者翳风穴(耳垂后,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处),向下颌骨方向按压。患者觉酸胀,分泌唾液,呃逆即止。

    1985年02期 No.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4 ]
  • 手针治膈肌痉挛

    王振龙;

    <正> 呃逆,是胃气上逆的一种病症。现代医学称为膈肌痉挛。笔者近年用针刺手针哮喘点疗法,治愈膈肌痉挛四例,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方法如下:用1寸或5分毫针,经常规消毒后,针刺手掌食指掌指关节靠尺侧0.5分处(双),针尖斜向大鱼际方向,进针3~4分,留针30~45分钟.15分钟轻度

    1985年02期 No.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2 ]
  • 复溜交信两穴定位考证

    王宏亮;

    <正> 复溜、交信二穴,是针灸常用要穴,二穴定位,素有争议,笔者作了一些考证,现提出就正于同道.关于复溜、交信穴的定位问题,归纳起来有二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交信位于太溪穴上二寸,在复溜穴前,胫骨后缘与跟腱之间;复溜位于太溪穴上二寸,在交信穴后,跟腱旁.(见《针灸学讲义》、《中国针灸学》、《补灸穴位解剖图谱》等)另一种意见认为,交信位于太溪穴上二寸,在复溜穴后,跟腱旁;复溜位于太溪穴上二寸,在交信穴前,胫骨后缘与跟腱之间.(见《针灸学简编》、《经穴便览》、《十

    1985年02期 No.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5 ]
  • 三棱针挑刺放血和口服草河车治疗红丝疔15例

    邢玉洲;

    <正> 笔者采用三棱针挑剌放血和口服草河车治疗红丝疔1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今报道于下.一、临床资料: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最大者61岁,最小者5岁;发病时间最短者1小时半,最长者3天;发于上肢者11例,发于下肢者4例.二、治疗方法:①局部常规消毒后,再用三棱针在红丝尽头处挑刺放血少许,最后用消毒敷料块复盖包扎。

    1985年02期 No.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2 ]
  • 《伤寒论》用药剂量探讨

    刘友樑;

    <正> 张仲景《伤寒论》为历代方书之祖,他所创制的方剂,不但方药组成严谨,而且用法、用量亦有相当法度,临床疗效卓著.书中所载各方,有的药物组成完全相同,仅某些药量有变更,或仅一二药物有加减出入,而全方作用随之变化,其药效或加强,或减缓,或变更,临床治证也随之不同。为了研讨其制方用药之妙;特别是方药配伍剂量方面的特点,笔者不揣谫陋,谈谈粗浅体会.

    1985年02期 No.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20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3 ]
  • 谈《伤寒论》九个汤方用水煎渍的意义

    袁求真;

    <正> 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辨证论治体系,是祖国临床医学的奠基著作,也是方书之祖。不仅组方严谨,而且其汤方的煎渍用水也很灵活。在《伤寒论》113方中,除丸、散和水煎方外,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用甘澜水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用潦水煎,枳实栀子汤用清浆水煎,瓜蒂散用热汤煎渍,大黄黄连泻心汤和附子泻心汤用麻沸汤煎渍,炙甘草汤和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用清酒和水煎,苦酒汤用苦酒煎渍。这九个汤方用不同的水或

    1985年02期 No.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321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5 ]
  • 复方五倍子散治疗口腔溃疡

    冯广告;

    <正> 配制方法:取五倍子15克,青黛10克,月石10克,冰片2.5克,珍珠粉1.5克,枯矾2.5克。先将生五倍子碎粉,研末,过筛;次取青黛、月石、冰片、珍珠粉研末;再将枯矾研末。然后将以上六味药面混合均匀,贮瓶备用。应用方法:将药面直接吹撒患处,重者日撒二次,轻者日撒一次.

    1985年02期 No.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3 ]
  • 白芨散治疗手足皲裂

    曾冲;

    <正> 一、方药配制:将白芨30克,大黄50克,研为极细末,冰片3克研成粉,混合过筛,瓶装备用。二、用法:洗净患处后,取白芨散适量,加少许蜂蜜,调成糊状外涂,每日三次,治愈为止。三、疗效:治疗13例,全部治愈。此散有生肌敛口、消肿解毒作用,轻者一般2~3天,严重者5~7天便可治愈.

    1985年02期 No.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7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8 ]
  • 汗孔痛一例治验

    王隽田;

    <正> 马××,女,36岁.1978年6月26日初诊.自诉1977年4月生产后第四天作输卵管结扎手术,阴道出血,几经调治,月余方止。但周身发肿、发胀,动则汗出,出汗时汗孔部如针刺样疼痛,汗后疼痛缓解.始则诸证较轻,以后逐渐加重,虽经多方治疗,疗效不显。患者体胖,如浮肿状,但肌肤按之无凹陷,皮色淡黄发亮,汗液粘腻,有多处汗毛部位可见微微下陷的小凹窝,以肩、背、胸、腹、上肢为明显。发热,微恶风寒,气微喘,时而心烦、恶

    1985年02期 No.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8 ]
  • 四肢挛急治验

    任有堂;

    <正> 刘某某,男,42岁。1972年11月诊治。患者素体阳虚,复感外寒,导致头痛,恶寒,无汗,肢节疼痛.某医给予羚翘解毒丸,外邪未去,恶寒肢痛反甚。病家以为药轻病重,求愈心切,遂自购安乃近12片,顿服.药后大汗淋漓,恶寒,逆冷,四肢挛急,虽厚衣重被,仍呼冷不绝。急邀余诊治.证见:神疲,闭目欲睡,问之懒答,舌淡,脉沉微.析其病因,乃汗出过多,阴阳两虚之证。仲景曰:"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

    1985年02期 No.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1 ]
  • 张仲景国医大学在医圣故里南阳成立

    易拓夫;

    <正> 河南省第一所社会集资兴办的中医高等学校——张仲景国医大学,于1985年2月6日在张仲景的故里南阳成立。张仲景国医大学是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副教授赵清理倡导的。从酝酿到筹办近半年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支持。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了办学报告。中外各界人士积极赞助资金和设备。南阳市无偿划拨六百亩土地作为校址。在新校舍建成之前,南阳行署已将拥有二百多房间的大楼转让给学校使用。这所大学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招聘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朱学范、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其武、卫生部副部长胡熙明任名誉校长。赵清理任校长。全

    1985年02期 No.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9 ]
  • “半蒌贝蔹芨攻乌”小议

    吴仲池;

    <正> "半萎员敛芨攻乌"是中药十八反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历代医家争议颇多,相反药物同用者屡见不鲜.近代亦有提出异议者。在古代医籍中,不乏这些相反药同用的实例。张仲景《金匮要略》一书中就有乌头和半夏同用治疗寒气噘逆的赤丸;《张氏医通》的冷哮丸,乌头亦与半夏配伍;《外台秘要》的大鳖甲汤,乌头、半夏、犀角同用;《和剂局方》中的青州白丸子、如圣饼子、如神止泻丸,皆乌头与半夏同用;金露丸亦将草乌与贝母配伍:宋人许叔微《普济本事方》的星附散、定风饼子,方中都

    1985年02期 No.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47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3 ]
  • 《金匮》“胞系了戾”析

    骆书信;

    <正>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第118条:"同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在这里,"胞系了戾"是用来解释转胞病理的。转胞证是由于胞系了戾,然"胞系"何所指?历代多注为"膀胱之系"而未能详述。近代则有"输尿管"、"正中脐索"、"膀胱的网膜"、"胞的附近部位"等说。考"胞"古通"脬",即膀胱。"系",《中华大字典》解释为:①系也,②绪也,③连也,④继

    1985年02期 No.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9 ]
  • 郑州地区30年气象要素资料对运气学说的验证

    刘玉芝;顾万龙;庞天荷;

    <正> 五运六气,简称运气。它是我国古代研究天体日月星辰运动产生天时气候变化并对生物、人体生理、病理、发病产生影响的一种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在中医学术思想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但历代医家对运气学说有的持肯定态度、有的持否定态度,争论不休,直接影响了运气学说的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以郑州地区30年(1951年~1980年)详实的气象要素记录资料为依据,验证一下运气学说中关于天时气候变化规律的论述,从这一角度探讨运气学说的科学性及其运用.郑州地区地处北纬34°43′,东经113°39′左右,海拔约110.4米。西接秦岭之尾,东濒黄淮冲积平

    1985年02期 No.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222 ] |[引用频次: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7 ]
  • 泻肺法在急危病例中之运用

    姚公树;

    <正> 在急危病人的治疗中,常常发现,尽管病因病名各异,但在病的急危阶段往往出现邪实气闭,痰涎壅盛的肺实证。突出表现为咳逆上气,喘鸣壅塞,小便短少,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或周身浮肿,或胸腹积水,甚或昏迷谵语等。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这种情况,常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及时采用泻肺法以解除痰涎壅肺、肺气闭阻等病理状态,使病情转危为安。近年来,笔者以泻肺法为主治疗百日咳脑病、急性肺水肿、败血症脑病、中毒性肺

    1985年02期 No.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4 ]
  • 非非室医话养元粉

    沈仲圭;

    <正> 张景岳《新方八阵》补阵载养元粉,方用:糯米一升,水浸一宿,火炒熟;山药炒,芡实,连子去皮芯各三两,用淑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取红末二三(?),上为末,每日饥时以滚水一碗,白糖三匙,化开,入药末一二两,服之大能实脾,养胃气。按:糯米甘温,补脾肺,实大便,收自汗;山药补脾肺,固肠胃,益心气,治健忘遗精;连子甘温,濇精气,厚肠胃,治脾泄久痢,女人崩带;芡实甘濇,固肾益精,补脾去湿,治梦遗滑精;川椒辛热,暖胃燥湿,消食

    1985年02期 No.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5 ]
  • 用牛膝扩宫引产54例小结

    高耀洁;吕玉玲;赵建华;

    <正> 近十年来,我们对需要钳刮(人工流产),但因宫颈过长扩宫有困难,或用其它方法引产失败的病例,改用中药牛膝扩宫,均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有资料可查的54例小结如下:一、药物介绍牛膝,为苋科植物,入药用其根茎,味苦酸,性平缓,用于白带、闭经、月经不调、产后淤滞等症.牛膝长于活血,通经祛淤,性善下行,有坠胎及坠死胎的作用。生用并能散恶血,破淤结。经观察:牛膝放在湿润处,或浸泡在水中,它的体积可膨大3至4倍,为此,我们用它扩宫颈以引产。

    1985年02期 No.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8 ]
  • 自拟“盆腔清解汤”治疗急性盆腔炎

    张子惠;

    <正> 笔者运用自拟"盆腔清解汤"治疗急性盆腔炎,每获满意疗效,现简介如下。一、临床证象急性盆腔炎为西医病名,祖国医学对本病无专门描述,散见于妇科的调经、带下、症(?)等门类中.本病以热毒偏重较为多见,临床表现发热或伴恶寒,少腹胀痛拒按,甚至全腹剧痛,带下量多,黄稠腥臭如浓,口干,恶心,纳少,溲赤便秘,舌红苔黄或黄燥,脉形洪数或滑数.

    1985年02期 No.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4 ]
  • 梅核气与虚火喉痹的证治辨析

    雷中堂;

    <正> 梅核气与虚火喉痹(慢性咽炎)同属咽喉疾病,均有咽中不适,似有异物,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等自觉症状,故二者(?)于混同。但只要四诊合参,其理、因.证、治迥然有别.一、梅核气病因病机为肝气郁结,气滞痰凝.正如《直指方》所说是"七情气郁,结成痰涎.随气积聚"而成.自觉咽喉中有异物,梗塞不利,咯之不出,吞之不下,无疼痛感,不碍饮食,常伴有多愁善虑等精神

    1985年02期 No.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8 ]
  • 发泡疗法治疗牛皮癣

    阎宝山;

    <正> 发泡疗法就是使牛皮癣患处局部微肿,充血,继而表皮发泡,从而起治疗作用的一种方法."发(?)疗法"即将生半夏,斑蝥,白狼毒各等份,共为极细末,用适最的米醋调成糊状,涂抹患处.根据病情程度和范围的大小,鳞屑的多少、厚薄,病程的长短,可一连涂抹数次.涂药后须待药液干燥方可涂第二次。病程长、鳞屑层厚,涂的次数应多:病程短,鳞屑层薄,涂的次数应少.如病情重,范围虽不太大,而鳞屑层厚,病程长,可用10‰的稀盐酸调成糊状,涂抹患处,但涂抹次数不宜过多,尽

    1985年02期 No.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1 ]
  • 中风的辨证施护

    董春犀;

    <正> 中风,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常有后遗症和并发症出现.我院自1974年以来共收治中风632例.现就中风的辨证施护谈一点粗浅意见.一、中经络中经络者,病位较浅,病情较轻,一般无神志改变。据临床所见,我们把它分为络脉空虚风邪入中证和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络脉空虚风邪入中证:由于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经络,气血痹阻所致.主要见证为手足麻木,肌肤不仁,或突然口眼(口呙)斜,

    1985年02期 No.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4 ]
  • 一例绒癌病危患者的中医护理报告

    刘亚民;

    <正> 患者张某某,女,30岁,住院号15217,1982年3月8日因胞宫症(?)和邪毒蕴肺(绒癌 IV 期肺肾转移)收住我院.入院后经中医辨证施治及化疗等方法,尿HCG 复常(持续十次结果浓缩小于100国际单位/升),肺转移灶基本吸收,于1983年6月18日临床治愈出院.同年7月,复查中发现尿 HCG 浓缩400国际单位/升,即转北京首都医院进一步检查,结果查血 HCG4000国际单位/升,于7月26日再住我院,采取中医辨证施治及化疗.经过一个疗程,出现腹泻及口腔溃疡,停止化疗第五天,病情更趋恶化,白细胞由4900/立方毫米骤降至130/立方毫米,血

    1985年02期 No.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1 ]
  • 误吞铁器治验两例

    聂中田;

    <正> 例一:刘某,男4岁半.1977年9月12日,患儿口含平车钢球一粒仰卧玩耍,不慎误吞腹中.x 线检查,于胃腑发现金属异物.经服用韭菜、豆芽、香油等物,三日罔效.又经 X 线检查,于右少腹部升结肠下端发现金属异物.因小儿脏腑娇嫩,加上钢球比重大,医者怕引起肠穿孔,建议手术治疗.患儿家长拒绝手术,于第六日上午求治于余.观患儿脉舌正常,仅精神呆痴,此与家长吵骂有关.处方:山羊胫骨(即前腿之膝盖骨)4个,烧炭存性(勿成灰烬),撒于小米稀粥半碗之上令患儿服

    1985年02期 No.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4 ]
  • 炭药与止血

    朱肇和;

    <正> 炭药应用于临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自金元以后的数百年来,"红见黑则正"、"烧灰诸黑药皆能止血"之说,对止血药的运用影响极大。似乎一提炭药,就只能用于止血;一提止血,均需炒炭使用.笔者就此问题,略述浅见,谬误之处,敬请斧正.一、中药制炭不只用于止血中药制炭的目的,大致有三。一是炒炭可以缓和或改变药物的某些性能,使其更适合临床的需要.如乌梅、诃子炒炭后,增加其苦涩味,增强收涩作用,更有利于涩肠止泻;干姜炒炭,加强温热之性,减少辛散走窜之力,有利于温经止血,温中止泻;山楂炒炭,降低酸性,缓和刺激,也利于化淤止血.二是可

    1985年02期 No.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4 ]
  • 甘温益脾法治疗复发性口疮

    贾天安;

    <正> 复发性口疮多系阴虚所致。治疗时常采用滋阴降火法,临床亦有因脾虚湿盛所致者,经用益脾法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治验两则介绍如下:李××,男,42岁,1977年12月4日初诊。患者口舌生疮已十载,时发时愈,曾用中西药治疗无效.现口疮又发作,饮食困难,痛苦异常,求诊于余。患者上唇内侧有黄豆大小溃疡面一个,周围发红疼痛,伴有乏力、纳呆,舌苔薄白,脉细数无力。治拟益脾为主,佐以清热解毒、滋阴之品.处方:黄芪10克,太子参10克,白术10克,陈皮6克,柴胡10克,升麻6克,麦冬10克,石斛10克,

    1985年02期 No.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9 ]
  • 《黄蒂内经》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金修文;

    <正> 1、肾气在生殖、生、长、壮、老、已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有何作用?肾气是肾脏所藏,为元阴元阳之功能表现,来源于先天之精,受后天精气充养.若肾气发育成熟、旺盛,则有生殖能力;若肾气衰弱,则失去生育能力.肾气的盛衰决定人体之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可以说,人的生命过程,即是肾气由盛至衰的过程.《素问·上古天真论》对此说的很清楚,如女子由"七岁"到"二七"、"三七"、"四七"、"七

    1985年02期 No.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8 ]
  • 下载本期数据